兒童發展遲緩(Child development delay)的定義是什麼?如何判定兒童發展遲緩?發展遲緩的兒童會有什麼症狀?發病的原因為何?早期如何改善他們的症狀?以及後續如何治療他們?以下將用客觀且醫學的角度為你做最完整的解答。
兒童發展遲緩定義
兒童發展遲緩(Child development delay)一般為腦性麻痺引起,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疾病,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。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,因任何原因造某些腦部區域傷害或發生病變,所引起的運動機能兒童發展遲緩。有時傷害也會影響到視覺、聽覺、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障礙上。雖然這些症狀可能在出生初期就開始出現,但上述的原發性病徵並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變得更嚴重,腦性麻痺兒童往往很難完成功能性活動,如散步、坐著和抓住物體等等,這種疾病的症狀和嚴重程度因孩子的狀況而異。
全台灣患有兒童發展遲緩症有多少人?
根據2016年的統計資料全台灣0~6歲兒童發展遲緩人數有40萬人,其中症狀包括孩子們的學習障礙、注意力不足等等問題,根據全球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機率約為6~8%,若是2歲還不會走路、3歲還無法表達完整的語句,家長就要盡早帶孩子就醫評估。家長遇到孩子有這樣的狀況應該冷靜應對,0~6歲期間的兒童腦細胞快速發展,各方面可塑性較大,盡早療育便能促進發展、減少落後的情況。
如何判定發展遲緩?
兒童發展遲緩之認定需賴父母的觀察、發展史的收集、專業人員的評估以及適當的發展評量工具。若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發展遲緩,可請小兒科醫師檢查,若身心發展篩檢結果有問題,可能需轉診至小兒神經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診斷。
專業兒童心理師會安排發展遲緩鑑定,評估團隊也會有兒童復健科醫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等,得到客觀的數據:評估遲緩與否及遲緩程度。完成評估後,醫師會提供一份療育計畫書,具體建議後續的療育規劃。
兒童發展遲緩症狀分類
兒童發展遲緩症指在成長階段有認知發展,相較於同齡其他孩子發育較緩慢。其中症狀分類包括:知覺、粗細動作、平衡感、語言溝通、認知學習障礙、社會心理、情緒控制等功能。發展遲緩雖可能只有單項功能失調,但通常兒童發展遲緩症狀互都互相影響,造成兩種以上功能遲緩。例如:認知學習障礙的兒童,在語言溝通上能力不佳也會降低語言學習的速度。
兒童發展遲緩症狀原因
大多造成發展遲緩的具體原因仍不清楚,但在已知原因中,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因子佔最大宗。其中先天因素包括營養缺乏、染色體異常、內分泌或代謝異常、智能不足、肌肉神經病變等。後天因素包括中樞神經感染、腦性麻痺、腦傷等問題也會有所影響。
最後,外界環境例如父母工作忙碌疏於照顧、幼兒缺乏互動及兒童受虐等狀況,也會影響到兒童發展遲緩與否的可能性。但有不少比例的兒童發展遲緩仍找不到特定的原因,即所謂原因不明型。
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方式
一旦診斷出兒童發展遲緩的情形,應儘早治療。根據歐美的研究顯示,3歲前是發展遲緩的黃金治療時期,因早期腦部的發展在嬰幼兒期生長性較好,可塑性較佳,在這之前治療可有10倍以上的效果。醫療方面建議尋求專業小兒科醫生進行物理或職能復健治療。
家長部分能做的則是感覺統合刺激,藉由安排一些有效的遊戲及活動訓練,刺激神經的發展以及肌力的強化,來改善遲緩的程度。語言發展遲緩的孩童,則可由專業的語言治療老師提供語言治療,指導兒童正確的發音。而情緒行為異常的個案,則需要專業心理治療,以使早期治療達到最大的成效。
如果你發現孩子時常注意力不足、過於好動、協調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平衡力有問題,除了讓孩子到專屬的門診接受治療之外,家長們與學校老師的心態也一定要調整來幫助孩子克服問題,不是將他們視為異類,而是付出更多的愛與關心,去包容以及引導他們慢慢走上這個世界的軌道。
發展遲緩治療方式
一旦診斷幼兒有發展遲緩情形,應在早期就趕緊進行治療。因幼兒時期腦部的可塑性較佳,整體治療果會較好。
以下介紹三種治療發展遲緩方式:
- 語言治療:幫助兒童學習如何理解語言符號、發音以及內容,可能使用輔助器來達到溝通目的。
- 職能治療:職能治療包括手部功能協調訓練、視覺刺激、知覺訓練等等,目的是為了強化孩子對精細動作的反應,藉以維持基本日常生活機能。
- 物理治療:注重在大動作的控制以及協調,復健項目多會強化四肢的肌力與肌耐力。
發展遲緩兒童治療
大多數醫學專家推薦物理療治療及職能治療,這是因為在許多情況下,它們能降低兒童因腦性麻痺造成的發展遲緩症狀、以及學習障礙特徵等情形,使他們的生活更加獨立。具體的治療方法大概分為4種:
1. 更好的關節活動性
物理治療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功能性活動。利用被動關節伸展善關節角度。並進行相應地鍛鍊,這些練習更可以改善發展兒童的早期自療,以助他們增加活動能力。
2. 改善肌肉張力
腦性麻痺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病症,其中一種是痙攣型腦性麻痺。患有這種類的患者往往會感到肌肉酸痛,所以物理治療師通常會利用運動來改善肌力和肌肉張力,來改善活動度和減少疼痛。
3. 增加行走能力
改善肌肉張力另一個好處就是它們有助於步行,改善姿勢和位移的表現。特別以跪姿、坐姿、站立為主的專項訓練,增強了患者的姿勢和身體平衡。治療師會根據腦性麻痺的類型來調整你的運動計畫,以幫助病患達到最大的功能活動。
4. 減少異常反射
大多數職能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各種器具。如瑞士球、彈力帶、自由重量,冷熱敷和電動肌肉刺激工具。這些工具和設備有助於改善姿勢、活動度和柔軟度。同時,對於兒童反射正常化也很作用。
發展遲緩兒補助
發展遲緩兒童之父母、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,檢具申請表及相關文件,向兒童戶籍所在地申請早期療育費用補助。地方政府會訂定申請時間、受理申請單位、補助款之核撥及申請案件等項目,低收入戶以每人每月最高補助5000元為原則,非低收入戶以每月最高補助3000元為原則。(發展遲緩補助連結)
以上是針對兒童發展遲緩症狀的相關資訊,若還有更多詳細問題歡迎到桃園振雄診所洽詢,這裡有專為注意力不足、學習障礙等等項目設計的治療課程,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!
延伸閱讀:
我的孩子得了過動症嗎?九個症狀讓你早點發現過動症!
兒童語言治療要趁早-桃園兒童復健診所推薦
參考資料:
發展遲緩兒童的評估與治療
兒童發展遲緩的復健治療

桃園振雄診所專門提供骨科、復健科、神經治療、兒童治療、語言治療之衛教資訊,教導民眾對各症狀能有正確觀念,並使用最適合的方式治療,用心為網友們的健康把關。
醫療團隊成員有沈宗頤醫師、李聖棋醫師、馬振雄醫師、陳英溫醫師、黃永虔醫師,皆具備完整的醫學中心歷練與資深主治醫師經驗,而院內也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協助病患復健,期待每一位求診民眾,都能獲得最完善的復健治療。
請問1歲7個月還不太會說話(疊字也不會說),你那邊有受理看診嗎????
您好,建議您先就診讓醫師評估喔,歡迎加入Line諮詢!
Line ID:@dzk3996l